正音練習

要當個稱職的對外華語老師,在發音方面,我認為,動聽與否不是必要條件,發音標準」(至少上課時如此)則一定是必要條件,否則學生跟著發錯了,將來出醜可是要怪罪老師的,因此,準備當華語老師的朋友們,發音絕對要標準,而且最好是將標準發音內化」為正常發音,那麼上課就可以多花心思在學生的表現,而不是顧慮自己的發音。

準備當華語老師的朋友們,一定針對自己的缺點,下工夫練習,務必要
到位」,舌尖該碰到牙齒,就得碰到牙齒;舌尖該翹起,就得翹起,不能介於中間」。

我建議的練習方法是:

  1. 針對自己有問題的發音,先藉著一個可以掌握正確發音的例子來掌握感覺,如對於熟悉閩南語的朋友來說,要藉著已經」的「經」來掌握」的音不難,若能由此出發,然後再擴展到其他同樣帶有的字詞。
  2. 選擇一篇文章或報紙新聞報導,其中,將加強練習的字用紅筆」圈出來(如發」音的字),若有對照組(如發」音的字),則用藍筆」圈出來。第一次全念紅筆」的字,第二次全念藍筆的字,第三次兩種顏色的字綜合全念,第四次則是全篇,換句話說,包括黑色的字全念。這是希望老師們能按著加強練習的音、容易混淆的對照音、容易混淆的兩音,以及自然段等四個步驟練習,以求最終能在自然段中熟悉發音器官的運作。
  3. 嚴肅的文章和新聞報導練久了,或許會感到無聊,那麼換個材料可以調劑調劑,我的建議是選一首自己喜歡的中文歌,要求自己把每個音都正確發出來,然後再用標準發音唱幾遍,如此,說不定會因為重視咬字,而對這首歌有了新的詮釋和體會。
這是我的方法,若表示同意,或是有不同看法,抑或嘗試之後有不同體會者,都歡迎告訴我。


7 Responses to “正音練習”

  1. 我覺得這種練習不錯,但是有個前提是:練習者必須對於自己的發音有自我糾正的能力。如果本來就是ㄣㄥ不分,我想練習再多只是讓這兩個發音化石化的程度更加嚴重罷了!Mandarinholic有什麼練習這兩個發音的訣竅呢?http://twtcsl.org/ 希望有個發音專欄,不知道你有沒興趣將你的文章刊錄在那?

  2. Chinhsi所言極是,練習者必須對於自己的發音的確是需要有自我糾正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是植基於敏銳的「聽力」,如果對自己的發音都無法準確掌握,那麼可以預見的是,對學生的發音現象也未必能掌握,我的建議就是「打消念頭吧!」當對外華語教師並不適合.

  3. 有個問題請教:
    請問發音要到什麼程度才算標準呢? en, eng不分是南方口音裡很普遍的現象,而且,認知上知道兩者區分是一回事,真正出了門跟街上的人說話,是否en,eng區分又是一回事,到底我們是教學生哪裡的「標準」呢? 是中央電視台還是台視 華視中視主播的發音呢?

  4. Monkey Tamer提的問題是很多人普遍的疑問:「發音要到什麼程度才算標準呢?」既然,en, eng不分是南方口音裡很普遍的現象,那又何必太講究呢?言外之意,「失聲」跟「失身」沒什麼需要區別的,反正學習者自己從上下文去判斷就行了。

    真的如是嗎?

    大陸的官方語言「普通話」跟台灣的官方語言「國語」,在發音上,是兩套標準,還是一套標準?我想,我們大概都知道,除了地方口音、部份輕聲字、部份兒化韻,以及一些字音差異之外,其實差別不大,不論是聲母、韻母,聲調,發音原則都是一樣的,這也就給兩岸老師有個一致的標準,不論是台灣,還是大陸,zh,ch,sh就是翹舌音,不會因為在這岸,或是彼岸兒有所不同,美國的學生不論跟台灣老師學,跟大陸老師學,不可能學到兩套發音規則。因此,同樣的,en,eng的差異,應該也是兩岸一致的,位在太平洋彼岸的加州,想必也是一致的。若台灣老師堅持走自己的路,反正我們en,eng不分,就讓學生也en,eng不分,好,哪一天,學生不是到南方,而是到北方,那麼,他將如何以「不標準」的en,eng來與人溝通?別人弄不清楚學生的意思,讓學生萬分沮喪,學生要怪誰?

    我們教學的課室跟外界當然該聯繫起來,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必須完全「遷就」外界的語言現象來教學。舉例來說,我相信,教材編輯者支持台灣特色的可能不乏其人,但為何沒有人把「有+V」列入基本語法點之中,難道他們不知道,台灣人,以至於華南一些地區都說這種「有字句」嗎?肯定知道,但為何不列入課堂教學的範圍?我想,這跟en,eng區分的道理是一樣的,我們在課室教的是正規的,標準的,至於不標準的發音和說法,現實社會所在多有,學生自己母語的社會都是如此,華語自然也是如此。

    最後,回到Monkey Tamer說的,到底我們是教學生哪裡的「標準」呢? 是中央電視台還是台視 華視中視主播的發音呢? 若您同意,在發音規則上,兩岸是一致的,那麼只要發音標準,中央電視台也行,台視也行,華視中視都行,對吧!作為專業的對外華語老師,作為一個教授全天下學生正確發音的老師,你會選哪個媒體,相信你的判斷原則和我差別不大。

    回到身為台灣出身的對外華語教師的立場,我認為,我的競爭力不在於一個勁地強調我的台灣特點,而在於展現我「兩岸通吃」的能耐,這是我一貫的信念。

    以上肺腑之言,若措詞上有冒犯之處,還請Monkey Tamer海涵。

  5. 我會這麼問,是因為對某些人(像我)的耳朵來講,兩岸播報員的口音,差異是夠大了。
    shen和sheng的確是個挺嚴重的差異,台灣或中國的播報員不應犯這樣的錯誤。這不是我想像中口音差異的地方。我回應的時候,腦中想像的是像英和音,ing和in的區別,我覺得在台灣的播報員裡,這兩者的區別,已經慢慢消失了。其他還有捲舌音的差異,這不是捲不捲的問題,都有捲,但是到底是放在哪個位置,兩邊真的聽起來有很大的不同。我不是做語音的,所以只是直覺上思考這個問題。

    Standard和dialect之間,我覺得學生應該知道不同地區說中文的人可能有的表達方式,而不是只有某一個地區才是好的,才是對的。課本當然給的都是標準的,合乎文法學者理想中的例子,但不代表學生不能知道一些不同的用法。我自己人在美國,學生裡以後搞不好有的人去的是中國,有的人去的是台灣,也有的人也許只是跟家裡的長輩用中文溝通。到中國去的,還不見得會到北京。像「有V過」 這種語法,學生不必學起來,可是中級以上的學生可以知道某些人是這樣用的,不需要完全禁絕。好的課本,應該是提供學生這些語言表現差異的資訊給學生認識。

    我曾有二年級的高中生,在課堂上看了一小段台灣配音的卡通,居然捉到裡面的人zh ch sh、 z c s 不分。但是我不會告訴他們這是錯的,是不對的。南腔北調是無可避免的特色。如果我的一個學生被丟到某個省分而還能了解別人在說些什麼,那就算成功了。

    我只是覺得出身台灣的中文教師(像我),因為我們先天上的非正統標籤,很容易陷入這種「標準」的迷思,只因我們從小說話很少帶「兒」字,常常用「有V」句型和家人朋友聊天,很多詞綴不用輕聲,zh ch sh有時候懶了會直接和zcs混用,因為說太標準還會被朋友唾棄…因此教學起來特別有某種想努力糾正自己的企圖,要教給學生「最正統」的發音。

    說這些東西,沒什麼別的,我只是對於我自己這種人格分裂現象有感而發,因些對「發音標準」這一詞有點意見罷了。

    其實,對於初級到中級的中文學生,我很懷疑他們到底聽不聽得出口音差異 (就 ESL而言,曾有研究說他們根本聽不出來)。我自己是到美國一年以後,才聽得出德州口音和加州口音的不同。
    當然,這裡討論的是口音,而不是連篇錯誤的發音。我可以每個音都發對,但是一說起話來,可以聽得出來我不是東北人或四川人。

  6. 我會這麼問,是因為對某些人(像我)的耳朵來講,兩岸播報員的口音,差異是夠大了。
    shen和sheng的確是個挺嚴重的差異,台灣或中國的播報員不應犯這樣的錯誤。這不是我想像中口音差異的地方。我回應的時候,腦中想像的是像英和音,ing和in的區別,我覺得在台灣的播報員裡,這兩者的區別,已經慢慢消失了。其他還有捲舌音的差異,這不是捲不捲的問題,都有捲,但是到底是放在哪個位置,兩邊真的聽起來有很大的不同。我不是做語音的,所以只是直覺上思考這個問題。

    Standard和dialect之間,我覺得學生應該知道不同地區說中文的人可能有的表達方式,而不是只有某一個地區才是好的,才是對的。課本當然給的都是標準的,合乎文法學者理想中的例子,但不代表學生不能知道一些不同的用法。我自己人在美國,學生裡以後搞不好有的人去的是中國,有的人去的是台灣,也有的人也許只是跟家裡的長輩用中文溝通。到中國去的,還不見得會到北京。像「有V過」 這種語法,學生不必學起來,可是中級以上的學生可以知道某些人是這樣用的,不需要完全禁絕。好的課本,應該是提供學生這些語言表現差異的資訊給學生認識。

    我曾有二年級的高中生,在課堂上看了一小段台灣配音的卡通,居然捉到裡面的人zh ch sh、 z c s 不分。但是我不會告訴他們這是錯的,是不對的。南腔北調是無可避免的特色。如果我的一個學生被丟到某個省分而還能了解別人在說些什麼,那就算成功了。

    我只是覺得出身台灣的中文教師(像我),因為我們先天上的非正統標籤,很容易陷入這種「標準」的迷思,只因我們從小說話很少帶「兒」字,常常用「有V」句型和家人朋友聊天,很多詞綴不用輕聲,zh ch sh有時候懶了會直接和zcs混用,因為說太標準還會被朋友唾棄…因此教學起來特別有某種想努力糾正自己的企圖,要教給學生「最正統」的發音。

    說這些東西,沒什麼別的,我只是對於我自己這種人格分裂現象有感而發,因些對「發音標準」這一詞有點意見罷了。

    其實,對於初級到中級的中文學生,我很懷疑他們到底聽不聽得出口音差異 (就 ESL而言,曾有研究說他們根本聽不出來)。我自己是到美國一年以後,才聽得出德州口音和加州口音的不同。
    當然,這裡討論的是口音,而不是連篇錯誤的發音。我可以每個音都發對,但是一說起話來,可以聽得出來我不是東北人或四川人。

  7. 感謝Monkey Tamer費心的發言,其實,你提出的「中級以上的學生可以知道某些人是這樣用的,不需要完全禁絕。」論點,事實上,我是支持的,而且我也知道,學生未必會分得出某些音的差別。我在課堂上,會考慮當時的條件,如課程進度、學生吸收能力…等,提供「真實」語言環境下的語言現象,在教學上,我是從來「不」設限的,就像你一樣,像是「有V」的結構,或是有人說「很冷」是「很neng3」,我是會跟學生講的,但我給學生的建議是「聽得懂就好,但說的時候還是要以我們課堂教的為準」。

    對於發音的問題,我覺得,對學生和對老師應該有不同的標準,對老師來說,應該從嚴,對學生則可有所放寬。在對學生的教學,基本上,我只是設定一個目標,讓學生有所「追尋」,尤其是「自以為」中文已經說得很好的學生。這個「目標」,我不知道能不能稱作「標準」,也許你不太喜歡,也許我該想個別的說法。

    當一個學生辛辛苦苦學會一個很棒的句型,一個很棒的結構,或是一個成語,想在真實的對話中活用它時,竟然發現,沒有起到預想的效果,甚至於對方完全不理解這個學生的話,沮喪之感油然而生。當我幫他檢視他所準備好的句子時,發現句子結構與用詞毫無瑕疵,真正的問題竟是出在發音上,這時,我不知道,你會根據哪個標準來改,是你有意見的所謂「發音標準」來幫他修改,還是說按社會一般大眾的發音來評斷,反正這種音有很多人發,那種音也有很多人發,或許你也可以毫無歧視地而且很民主地把每種社會上出現的音都介紹一下,讓學生選一個他喜歡的,那也就無所謂改正不改正,我相信,學生發的音,在社會上是不難找到類似的例子的,學生只要找到一個不標準但社會有些人用的發音,他就可以拒絕老師的修改。同樣的,在句法或用詞上,若他的中國朋友說出一個有問題的句子,或是對你學生的中文做出不合適的評斷,那麼身為他的老師,你改不改?改,
    學生說有人這樣說,不改,他對正確用法的概念就模糊了。

    也許你的學生有一天希望用中文公開演講,或者是參加中文表演,以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我相信,觀眾及評審很容易可以分得出來,台上的競爭者中,誰的發音較好,誰的發音較差,但,這個較好與較差,是根據什麼?若沒有一個標準,哪來的較好與較差呢?

    若是一個演講比賽,評審的評分單子上,大概都會有一個項目叫「發音標準」,不知道若你是評審,你會略過不看,還是勉強參酌一下,若是勉強參酌,那麼參酌的標準為何?

    Monkey Tamer的發言中,雖然沒有明說,但我聽得出來,Monkey Tamer認為,我是偏向北京口音的,但事實上,我說的是帶有南方口音的國語,我並不是以北京口音為標準的,若真是以北京口音為標準,我還得學很多兒化韻、輕聲詞,甚至還有一些特殊的腔調,但我不想學,也不需要學,如我之前所言,在基本發音規則上,國語和普通話是一致的,那麼,為什麼我發標準國語要被視為是發北京腔呢?中視華視台視,或是中央電視台,都只是我選擇媒體素材的標的,哪個比較符合教材中所指出的發音,哪個就可列為「優先」參考對象,如此而已。

    如果我是電腦工程師,那麼,電腦的專業技術才是必需的,國語標準不標準沒啥關係。如果我是業務員,那麼,產品的推介和相關的服務才是必需的,國語標準不標準沒啥關係。但現在我的工作是對外華語教師,我自然得有專業而標準的發音,這是這份工作對我的要求。至於對學生,如前所述,我會用較寬鬆的標準,儘管寬鬆,但還是有標準的。喔,對不起,我還沒想到別的名詞取代「標準」二字,請多多諒解。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