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跟外國人進行語言交換時,對方出現了這樣的疑問:「才」跟「只有」有什麼不同?我的朋友一時間無法提供令人滿意的答覆,使得外籍朋友腦中一直帶著問號,這位朋友於是寫信問我。
我如此回信--
「才」有好幾個用法,沒有想像中容易,要分析可以講個把鐘頭,我們若縮小範圍來談,我猜,關鍵在於「才」跟「只有」都解釋為「only」時的區別,對吧?
「才」跟「只有」若出現混淆,原因出在兩者都可以解釋為「only」,而且,其句子中都含有「數詞(number)」,結構是「才+Number」跟「只有+Number」。
對此,我認為,基本差別在於,用「才+Number」是帶有強烈語氣的,用「只有+Number」則沒有。
比方說,比較「才兩塊錢」跟「只有兩塊錢」的差別:
- 說話者說「才兩塊錢」時,帶有「很便宜」以及「很容易,沒什麼大不了」的語氣。
- 說話者說「只有兩塊錢」時,僅僅是說明一個事實,並不帶有特殊語氣。
又如,比較「才花了一個鐘頭」跟「只花了一個鐘頭」的差別:
- 說話者說「才花了一個鐘頭」時,帶有「很快」或是「很輕鬆」以及「很厲害」的語氣。
- 說話者說「只花了一個鐘頭」時,語氣就不那麼明顯。
又如,換一個負面的情境,比較「才寫了兩行」跟「只寫了兩行」的差別:
- 說話者是個老師,她說「你才寫了兩行」時,帶有批評的語氣,表示「兩行」太少了。
- 說話者是個老師,她說「你只寫了兩行」時,語氣比較和緩,未必帶有批評的語氣。
現在,換成說話者是老闆,要說服顧客購買,當然會選擇用「才」,這樣可以藉著語氣,強調東西便宜。但若東西太貴,顧客沒有那麼多錢,那麼顧客可以用「只有」,說「我只有兩塊錢」,這就不帶有「沒什麼大不了」的意味。
若還原真實語境,比較一下--
- 顧客:老闆,便宜一點吧。
- 老闆:才一千塊,已經很便宜了。
- 顧客:可是我只有帶八百塊,沒辦法買。(語氣較溫和)
- 顧客:老闆,便宜一點吧。
- 老闆:才一千塊,已經很便宜了。
- 顧客:什麼便宜?對面那一家才賣八百,你為什麼賣一千?(語氣較強烈)
不過要注意的是,「才」的後面不論是先接動詞,還是先接數詞(number),只要有數詞,就可以表達「很少、很輕鬆、很快、很厲害、沒什麼大不了」的語氣,但若沒有「數詞」,那麼「才」就不是表達這些語氣。最常見的是:
- 表示動作或事件比預期時間來得晚,其句子結構是「比預期晚的時間+才+動作」
- 說明「必要條件」(necessary condition),其句子結構是「必要條件+才+結果」
第一項是對外華語教材中,初級就會遇到的用法,如「我昨天晚上十二點才回家」。
- 「昨天晚上十二點」:比預期晚的時間
- 「回家」:動作
- 「幫我的忙」是必要條件
- 「算是我的朋友」是結果
1. 幫我的忙,才算是我的朋友。(*幫我的忙,只有算是我的朋友。)
2. 買票,才能進場。(*買票,只有能進場。)
3. 只有努力,才能成功。(*只有努力,只有能成功。)
4. 非持卡人不能享受優惠,只有持卡人才能享受優惠。(*非持卡人不能享受優惠,只有持卡人只有能享受優惠。)
(註:此處按語言學慣例,「*」表示錯句)
不知道「才+ number」是否可以依照「才+verb」,用expectation 來解釋?
The number is smaller than what is normally expected.
這件衣服才二十塊錢。(本來要八十塊錢的,二十塊實在太便宜了)
這件衣服只有(Only, no more than)二十塊。(不多不少二十塊)
感謝monkey tamer留言。
"expectation"無論指的是一個數字,或是一個動作,或是一個事件,必然有一個指稱的對象。
若將「才」的語義從「低於預期」的角度解釋,那麼自然要明確其鎖指稱的對象為何。
「才+number」,如「才一百塊,很便宜了。」其expectation指的是「number」,這是我們都知道的。
「才+verb」,如「我昨天晚上十二點才睡。」其expectation指的是「睡覺(也就是verb)」或是「昨天晚上十二點(也就是之前的number)」,依此看來,應該是指「之前的number」,而不是「動作」。
至於表示「必要條件」的「才」,似乎跟expectation沒有關係。
當時為了解釋"才" 我也想了好多例句跟情景讓學生理解 中文真的是太有趣了 一個字就有這麼深奧的意思 不是嗎
突然想到有個問題 不知您有沒有想過
"什麼也"跟"什麼都"一樣嗎 如果不同 應如何分呢